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地震与健康
编号:11604676
防震减灾:所有人都应补课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36期
     中国四川汶川地震截至5月28日,已造成68109人死亡,9851人处于失踪状态。全国的抗震减灾战役到了关键时刻。在不断有可歌可泣的救灾成果和感人至深的救灾场面之后,在有了3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的经验之后,还是让人感到,中国公民应当继续补上防震救灾的课程,因为只有在科学的抗震救灾知识和理论指导下,才能获得最大的减灾效果并把伤亡和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通过电视直播等画面,公众了解到很多救人的决策、过程和行为,其中,有些是值得肯定的,但还有相当多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且是出于无心和知识的盲点。

    首先是受灾地民众的防震自救知识匮乏,不知如何应对地震,也不知道在地震中如何行动。成都本来离汶川震中不近,也极少有房屋倒塌,但还是死亡1215人,受伤 5735人。这些伤亡者中有很多是在地震中盲目行动造成的。一些人是在地震时跳楼受伤和死亡的,也有一些人是在地震时慌张焦虑而诱发心脑血管病死亡的。

    地震自救的一个基本常识是,不能开窗跳楼。因为地震时每个人只有12秒钟的逃生时间,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在地震过程中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打不开,耗费时间就更多。跳楼后如果不是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楼顶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 http://www.100md.com
    抗震的历史经验表明,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最好的避震方法是,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因为这些地方房体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

    公众缺乏抗震自救的能力也表现在灾民埋在倒坍的房屋和废墟瓦砾中时的自救不力。一些学生在废墟中唱歌,还有人不断大声呼救、哭泣。这些方法对自救都没有帮助。因为,对被掩埋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体力,最好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只有在发现有救援队员呼唤时才可以大声呼救。如此,可以保存体力,延长等待救援的时间,从而最终获得营救。

    其实,在地震中也有灾民懂得科学的自救知识并实际运用,成功地获得营救。一位被埋在废墟中的22岁的女职员的做法是,外面听不到人声时就安静下来保存体力,听见外面有人时才大声呼救。而且她坚信肯定有人会来救她,因而坚持了70个小时以上,最终获救。

, 百拇医药     全民需要补上抗震减灾课的第二个方面是救援者。许多救援者并不懂得急救知识,因而在救援时对受灾者造成二次伤害。例如,对埋在倒坍房屋下面的人生拉硬拽,这不仅会让受伤者断裂的胳膊和腿更快地断裂,或者让断裂的骨头刺破血管引起大出血,还会让脊柱受伤的人造成终身残废的截瘫。

    正确的做法是,对每一位获救者都要先由专业医生判定是否骨折,然后对骨折处固定,可用夹板,也可就便采用小木板、树枝、书籍杂志、硬纸板等。而对于脊椎骨折者则不能用担架运送,而应用门板、木板等运送,以免造成受伤者的瘫痪。当然,对于伤者还应当排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处理创伤性休克、处理完全性饥饿(首先给予水)和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等。

    全民补课的第三个方面是,救灾如同各行各业一样,都应当有专业性。救灾行动必须配备各个方面的专家,医护人员自不必说了,房屋设计师、建筑师、机械工程师都是不能或缺的专业人员。只有专业的救灾队伍,才能获得最好效果。汶川救灾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值得汲取。
, 百拇医药
    一是一些地方把压住手脚的受灾者进行截肢救援。从理论上讲,人命关天,救人生命比因肢体被压不能获救更为重要。但是,这种行为需要由房屋设计师、工程师或建筑师先做评估,才能在建筑物是否会倒坍与截肢之间做出取舍。因为,保留一个人的肢体不仅有利于灾后的生活和未来完整的人生,还可以避免创伤后综合征,以及在未来因截肢而时时勾起地震灾害的回忆,给他们的人生抹上重重的阴影。

    这次的汶川地震中,对都江堰市中医院倒坍房屋中被压的一位62岁退休教师的救援则创造了成功案例。当时,这位老先生的一条腿被倒塌的预制水泥板压住了,搬掉上面水泥板的话,担心引起的塌方可能会压死老先生以及下面可能还有的鲜活生命,因而医护人员决定截肢救人。就在这个关头,一位房屋设计师出现了。他仔细查看了当时的倒坍房屋结构,认为压住腿的不是主要承重水泥板,不会引起塌方。这才取消了截肢救人的决定,而是让工程人员用吊车把压住老先生的水泥板搬走,老先生最终全身而救。

    所有这些救援结果都提醒我们,应当从这次汶川地震中补上抗震减灾的课程,无论是正反两方面案例产生的经验,都值得我们汲取。, http://www.100md.com(张田勘)